农业银行市净率曾突破1倍的迹象是什么?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毛以荣 10月17日交易中,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行”)股票净市盈率(PB)暂时达到1倍区间,打破了国有银行长期“净利润/亏损”局面(即市净率低于1倍)。笔者认为,农行市净率的上升,表明市场在评估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的投资价值时,正在采取更加理性的长期价值判断。这一变化不仅是银行业声誉恢复的积极信号,也是中国资产在全球资本市场吸引力稳步增强的有力印证。一、基本韧性支撑估值并凸显中国经济的内生实力。我们声誉恢复的主要支撑将来自于我们管理基础的不断完善。 2025年半年报显示,农业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3699.37亿元,同比增长0.8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5.1亿元,比上年增长2.7%,位居四大国有银行之首。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农业银行区域金融战略的持续深化和成效。截至2025年6月末,农业银行地级贷款余额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贷款的40.9%。这不仅构建了差异化竞争壁垒,也成为绩效提升的核心驱动力ent.农业银行的强劲表现是中国银行业经营韧性的典型例证,也体现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此次农行市净率一度达到1倍,表明市场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信心有所恢复。进一步看,主要国有银行估值的回升,反映出中国金融体系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重大转变。这种从“大而不能倒”到“重要且必要”的转变是国际投资者重新评估大型国有银行的基本逻辑。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各大国有银行凭借在综合金融、绿色发展等领域的精心设计,不断强化对中国经济质量发展的贡献。发展和技术创新。其次,高股息资产重估凸显中资资产盈利优势。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中国优质资产带来的高股息收益率是吸引全球资本的关键优势。各大国有银行中,农业银行2018年至2024年平均年股息率仍处于5.79%的高位。不仅如此,截至10月17日,中证银行指数市净率为0.71倍。是的,过去10年仍处于第42个百分位数,股息收益率达到4.07%,明显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相比,其价值配置清晰。随着银行股等高收益资产越来越有吸引力,中国资产正在从“区域配置选择”升级为“全球战略资产”。去年以来,高盛、瑞银、BlackR等外资机构ock在他们的报告中对中国资产采取了看涨立场。 “高股息行业”被指定为优先配置。国际组织的积极立场是由于世界经济重组过程中对安全边际和利润潜力并重的全球资产融资的迫切需求所推动的。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高股息率优质资产,具有估值安全缓冲和改革红利的双重特征,成为国际资本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重要渠道。第三,资本持续流入,体现了中国资产的全球配置价值。由于政策红利的释放,中长期资金加速流入优质资产。今年上半年银行股保险股持仓占比达47.2%,体现机构投资者对保险股的强劲信心e中国的高收益资产。整个银行业的市净率已从2024年初的0.52倍上升至如今的0.67倍。同期,上市银行公司市值从8.85万亿元增至15.48万亿元。更重要的是,今年以来,多家国际投行系统性上调中国银行股评级,反映出中国银行业净息差趋稳、资产质量改善和盈利能力恢复。这表明外资机构的预期正在上升。大型国有银行市净率的上升直接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成效。随着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长期资本配置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国际资本加速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将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全球投资者提供稳定的价值发现平台。笔者认为,农业银行的市净率最终将达到1x的水平。这不仅预示着银行业的重估,也是中国资产在全球资本市场新“价值发现”的标志。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