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对无法开展商业活动的企业实体及时进行清算。
2025年10月9日07:19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林丽丽
《企业登记强制注销制度实施办法》将于10月10日起施行(强调法治),及时淘汰无法开展商业活动的企业。企业作为市场最活跃的“细胞”,不仅面临着创建和经营的问题,也面临着优胜劣汰后退出市场的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登记强制注销制度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10月10日正式施行。为什么出台这一《办法》?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人士介绍,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规定,公司将推进支持公司终止改革,完善公司退休制度。 《办法》在充分总结地方试点经验后,落实新修订的公司法及配套行政法规,规范企业强制注销流程,完善企业退出制度,为消除长期停业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引。我们努力提高强制删除效率,保护各方权益,维护公司注册秩序稳定。哪些类型的公司属于强制解雇的情形?这项“措施”针对的是尚未向工商局提出注销申请的企业自注销、关闭令或吊销其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年内,注册登记办公室将导致基本上无法开展经营活动的“单名”企业实体迅速清算。商业银行及其他企业因行业特殊、与重要公共利益关系密切,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须经批准注销登记的,不适用强制注销程序。强制注销公司该怎么办? 《办法》规定了公司强制注销登记的程序,并明确对有实力注销的公司一次性予以公告,公告期为90日。公示期间,有关部门、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必须能够了解情况。向商业登记处提出异议。工商登记机关对异议进行形式审查,认为有正当理由的,终止强制注销程序。公示期满后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公司登记机关可以注销公司。自强制注销之日起,该公司将被撤销,其营业执照不再有效。 《办法》明确,企业登记机关应当加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与登记、行政许可、法律适用、案件处理等系统的相互配合。加强与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关于强制取消业务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力求解决引发强制业务取消。强制取消是否意味着免除责任?该措施的重点是保护债权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关系方面,明确即使公司被强制注销,原公司股东和清算债务人的责任也不受影响。原公司股东必须依法承担原始资本甚至连带义务,并必须避免使用强制注销程序来逃避遵守其法律义务。就viFor救济而言,如果明确被强制注销的公司涉及四类案件或诉讼中的任何一种,公司登记机关可以根据有关部门、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恢复公司登记。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经许可,公司登记机关也可以依职权恢复公司登记。企业主体退出制度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办法》的颁布实施,必将有利于释放企业名称等诸多市场资源,有效节约行政监管成本、司法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实现“优胜劣汰”和企业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市场竞争活力,维护市场交易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项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