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部科学部:鼓励中小学设立每周“无作业日”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魏冠宇)记者24日从教育部获悉,针对中小学生逐渐形成的特点和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部近日公布了10项措施,其中包括推动设立每周“无作业日”。作为“有效降低学生升学和升学焦虑”的措施,建议包括减轻学生过多的作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严禁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鼓励每周设立“无作业日”。合理安排考试难度,不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级。整合校外培训管理成果,继续严格义务教育阶段主题培训管理,规范非主题培训,加强科目内培训隐形变异的预防和管理。开展均衡招生试点,有序推进中考改革,加快落实各学校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实施均衡招生,缓解学生和家长升学后顾之忧。全面实施指导中小学健康与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水平环境适应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压力应对能力,增强心理韧性和心理免疫力。提出“全面实施‘每日体育两小时’”,鼓励学校与社区合作开放周边操场,为学生课余锻炼提供空间。 “保证学生充足睡眠时间”的措施明确:严格执行睡眠管理规定,坚决制止超时学习、过度功课、无序竞争等占用睡眠时间的违法行为。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身体健康监测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系统。 《培养学生健康的互联网使用习惯》提出,对学生携带到校的智能终端产品进行统一管理,严格禁止人们希望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此外,《办法》还对建立特殊学生群体关注、监测、预警和干预机制,推动综合教育体系实施,优化校园心理支持环境,促进家庭亲子关系和谐,健全保障机制、部门协同保障等提出要求。
(编辑:项小斌)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