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成为全球资本配置首选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孟柯10月27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金融街论坛2025年年会上表示,在风险定价和资产再平衡过程中,资产配置的稳健性和平衡性日益成为优先考虑的问题。在此过程中,A股、港股等中资资产将被重估,其分配价值也将更加清晰。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球资本正在经历一轮系统性的“风险重新定价”和“资产再平衡”。随着资本从目前波动较大、估值较高的资产流向经济基本面更强、政治确定性更大的市场,中国资产面临重估机会。张军说:“中国以新生产力为引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蓬勃发展,为资本市场注入持久动能。与此同时,证监会正在深化科创委、创业板改革,优化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完善‘长期投资’生态系统,以整合机构投资者。“中国资产的重估可以说是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重新发现‘中国确定性’。”这是多重因素驱动的。中国的资产估值修复 “中国的资产估值修复是技术进步、政治努力和全球资本再平衡的结果。”张军表示。技术创新型公司是日本整个资本市场的支柱。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A-股市规模达121.99万亿元。其中,科技板块市值明显高于非银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表示推动创新成为整治评价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革命性进步,不仅重构了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逻辑,也极大提升了全球资本对中国创新能力的认知。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更加积极有效。 “新两”、“两大”做强做大,扩大内需、振兴资本市场、纠正“锁定”等一系列政策成效显着。不仅为当前经济运行“稳了根”,也为长远发展“蓄动力”。关于资本市场方面,证监会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例如,科创局今年6月公布的“1+6”政策措施。 10月27日,《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工作方案》正式启动,稳步扩大高水平机构开放。 “宏观经济政策为估值回升提供持续支撑,消费刺激、产业现代化、资本市场改革等组合政策持续有效。监管层在优化机构投资者供给、扩大市场活跃度、畅通投贷周期等方面稳步推进,市场信心显着增强,边际风险偏好改善,形成了估值升值的内生立足点。”张军表示。中航证券表示,宏观经济基本面有望继续向好。另一方面,“反内卷”等政策将导致国内价格体系趋于稳定,企业利润有望逐步改善,为考核上修提供更强的基本面支撑。另一方面,CR预期。经济稳定增长增强市场信心,支撑估值上涨。 10月28日收盘,上证指数报收3988.22点,日内突破4000点。年内上证综指和深成指分别上涨18.99%和28.95%。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内分别上涨31.34%和36.38%。国内外机构均看好中国资产。近期,高盛、摩根大通、瑞银等多家外资机构相继升级他们在中国股市的评级。高盛研究部股票策略分析团队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中国股市将进入更可持续的上涨趋势。行动策略团队中国摩根大通近期对A股市场保持积极看法。张军表示,近期的高层会议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制度调整和增长方案,增强了市场对中国经济长期韧性的信心,也形成了资本清晰的估值逻辑。通过“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型产能”等核心政策的实施,产业和资本将在中长期产生正反馈,结合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和长期资金涌入市场,市场有望进入“预期稳定”的良性循环。董忠云认为,如果监管层坚决推进深化改革、防范风险、扩大开放,鼓励“长期投资”、加强股利回购等相关支持政策,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和市场定价机制,引导估值回到与内在价值相匹配的水平。从近期高层会议来看,现代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依然存在。 “总体来看,A股和港股的重估已从政治预期转向结果实现,中资资产的战略配置价值持续上升。”张军表示。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声明:价值市场信息由合作媒体提供一、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