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PM2.5污染更容易出现在秋冬季节?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田晨旭)近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今年秋冬以来首次PM2.5污染过程。为什么PM2.5污染更容易出现在秋冬季节?这个污染过程预计什么时候结束?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对此作出回应。据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介绍,10月27日以来,京津冀地区出现逆温强、湿度大、辐合强、偏南风等不利分散条件,引发区域性污染过程。受南风持续影响,跨区域任务与北京重叠集结。北京PM2.5浓度快速上升,来自excel28日上午污染为1级,截至28日下午为中度污染4级。为什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污染过程更容易发生在秋冬季?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介绍,主要原因是秋冬季易形成静寒逆温气候,边界层较低,大气扩散能力明显降低。与此同时,大气的相对湿度增加,通常在夜间和清晨达到接近饱和的程度。高湿度条件下,秋冬季节局部污染物排放量较夏季增加,加速干转化反应,促进PM2.5积累,促进PM2.5快速积累和增加。对于此次污染过程,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通报称,主要原因是d 在极其不利的天气条件影响下,污染局部扩散和污染局部积累。 28日夜间至29日,北京、天津、河北省及周边多个城市出现大雾。局地大浓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北京相对湿度接近饱和。中间层肯定更暖和。夜间和清晨气温最高降至 8°C。边界层高度下降至500米。高水分逆扩散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断积累、积累和二次转化。另一个原因是,受南风影响,该地区南部高浓度污染群持续扩散并向北京汇聚。 PM2.5成分分析显示硫酸根和氯离子显着增加,这是当地玉米的来源破产。传输模型分析,在此过程中,区域传输对北京的贡献率超过70%。据了解,针对这一系列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城市根据空气质量预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区域重污染气候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发布严重污染气候预警,并采取分阶段差异化管控措施。例如,在北京,应用城市管理法继续检查大气污染法的实施情况,并提醒建设部门严密覆盖土方工程,防止扬尘污染。建筑垃圾运输服务单位依法依规运输建筑垃圾,防止泄漏、撒散,共同维护环境秩序良好。这种污染何时结束?据有关部门预测,31日下午,有北风吹袭,冷空气将抵达北京。白天能见度逐渐提高,夜间完全恢复。空气质量也恢复到优良水平。
(编辑:何欣)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